制造浪漫世界非遗看潇湘——宜章《三代夜故事情》-宜章文化旅游

2017年09月08日

世界非遗看潇湘——宜章《三代夜故事情》-宜章文化旅游
宜章旅游ID:yzly_01
发布宜章旅游景点资讯、旅游攻略,展示宜章风土人情、特色美食文化,提供景点门票、酒店预订等便民服务。
湖南宜章城关夜故事久负盛名, 2010年被列入国家级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爸爸荣幸地被确定为夜故事的传承人之一,在他的影响下,我们全家耳濡目睹,都对夜故事爱如珍宝。宜章的夜故事也承载了我童年、少年时代太多太多的快乐记忆。

据县志记载,宜章夜故事有千余年的历史,清光绪初年为最盛:“金鼓喧阗,游观蚁聚”。那一台台自发参与、边走边演、唯妙唯肖、妙处横生的夜故事都具备“故事”的特定性,每台故事都出自于一个典故安天防线,是古代百姓企盼神佛护佑、驱邪镇恶、国泰民安的美好愿望。这一幅幅沿袭千百年的历史立体画卷,在文化大革命中被当成“四旧”加以禁锢并打入“冷宫”。粉粹“四人帮”后拨乱反正,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华夏民族经济腾飞,生活日新月异,物质日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也有了新的需求,夜故事便又开始兴起了。在当时南关街是宜章较繁华的商业区,古时有“小南京”之称,城镇居民集中,是装夜故事的主要骨干区域,我们家就住在这段中心地带。宜章另外还有一条主街道叫东关街,按照老祖宗的惯例:如果头年初一南关街出《姜太公钓鱼》,寓意为约你出来装故事,初二则东关街则应战出“故事”;第二年初一就东关街出《姜太公钓鱼》,初二南关街照例出“故事”,两街就这样轮番出演,到了正月十五元宵晚上,两街的“故事”凑在一起联合大游展。
“故事”游展时,锣鼓喧天,火把通明,似一条长长的火龙在街上游摆。观看的人熙熙嚷嚷,人头涌动,早早的就候在预定经过的街道两边,水泄不通,街边楼房的窗子里也探出一颗颗脑袋。人们的乐趣不仅仅是看那份热闹,更大的乐趣是通过观看故事的着装、造型,能够悟出其中的意思,联想其故事情节,说出故事的名称。遇上寓意吉祥的,如《三星高照》、《观音坐莲》、《财神到》等夜故事经过时,街道两边的商户和住户,都会马上在家门口燃放一小挂鞭炮,温翠苹表示欢迎到我家。

作者本人:吴淑娜
宜章的夜故事还有一大乐趣,那就是东关街和南关街之间的“斗”故事,就是比数量、比质量、比才智,真正的“文斗”。为了“斗”赢对方,双方都要绞尽脑汁,出尽奇招,争锋相对,让对方输得“哑口朝天”。记得当时我们街有个吴姓老人,每次轮到我们街出故事的当天上午他家就聚集了一些老者,他们就像南关街夜故事“领导小组”的成员。“领导小组”要针对东关街前一夜的故事内容讨论当晚出什么样的故事来应对,比如:东关街出一台《五虎平南》,我们就出一台《薛仁贵征东》;东关街出一台《县太爷》,我们就出一台《巡抚大人》;东关街出一台《王老虎抢亲》,我们就出一台《武松打虎》;东关街出一台《打倒南霸天》,我们就出一台《哪吒闹东海》。“领导小组”还要统计当晚可以出多少故事,如果数量比东关街前晚少,则要及时通知、督促一些人家出故事,首先是在数量上不能输给对方。这些“领导小组”的带头人还自备些乐器,自制一些道具,方便街坊来借用。

作者本人:吴淑娜
那时候,我爸才30来岁,在县剧团从事舞台美术工作,他总是在我们家装夜故事时突发奇想、搞些创意,使我们家出的故事新颖鲜艳,很受观众喜爱。开始我们家装夜故事的小演员总是我,因为弟弟妹妹还小。我扮演的是“蚌精”,(照片1)就是我当年装夜故事扮妆后拍的照片,那个年代不像现在家家户户都有相机可以到现场直接拍一张现场照,那时候想留个纪念还只能在扮妆之后出故事之前,跑去照相馆拍一张。大概是为了节约装夜故事的成本,很多年我几乎都是扮演这个角色,每年过了元宵,爸妈就把蚌壳道具用塑料纸包好放在阁楼里,第二年拿出来重新剪纸缠一遍继续用。不过每次爸都把我装的故事弄得特别光鲜亮丽,十分抢眼。他总是把许多电池与电线点焊在一起捆在我背上,然后在蚌壳上装上很多电筒里的那种小灯泡,还会在我额头上方的发髻上装上一个小灯泡,出门前才把电线与灯泡连上,就这样所有的灯泡都亮着,在那路灯还不够多不够明亮的年代的晚上显得特别耀眼。为了让我更漂亮,我爸经常会请剧团的同事来我家给我化妆,来的次数多了,街坊们知道了都纷纷跑过来找我爸也让同事给他们家的演员们化化妆。慢慢的大家还知道我爸有一门好手艺,那就是我爸做的道具那是样样逼真。于是来找我爸指点做道具、帮忙做道具的街坊越来越多,聚集在我家讨论夜故事的街坊也越来越多,甚至那些老者也会来找我爸商议些什么......在不知不觉中我爸便晋升为“领导小组”的成员了乐跑手环。

作者爸爸 《宰相》
有一天,我爸的同事与爸开玩笑说:“吴恒平,你也扮一台故事吧,你是个美男子姜一郎,扮相一定好看。”一时兴起,我爸便扮演了一《宰相》(照片2)。在我的记忆里,这是爸唯一的一次扮夜故事,不是我爸不喜欢扮故事,而是我、还有后来居上的妈和弟妹都争着要扮故事,我爸便不得不让贤在家做些后勤工作了。那个时候以群团、单位组织装夜故事的极少,大部分都是单家独户装故事,全家出动或请人帮忙,几户人家合在一起的也有。装一台故事是需要人手的,特别是抬故事,抬故事的要4个人、还要1-2个换肩的、举火把1人、敲锣打鼓的要3-4人。不过那时候民风淳朴,邻里之间互相帮衬并不需要什么报酬,那些家里没装故事的人也非常乐意过来帮忙,这样也表示自己参与了。凡是主家事先打了招呼要去帮忙的人都各自在家里吃了晚饭就去主家候着,等“领导小组”的喊到:“集合,集合啦!”,出故事的人家便赶忙在自家门口燃放一挂鞭炮送“故事”出门,然后大家就敲着锣、打着鼓,抬着、走着到南关街街头集合,游展完了快进家门时又会燃放鞭炮把“故事”接回家。回到家,主家早已摆放了家里最好的糖果花生糕点来招待帮忙的人,还会给每人煮上一碗过年糍粑或是面条,爱喝酒的倒上一杯酒,无须炒菜,就着花生糕点、糍粑喝着。经济宽裕的主家还会给每个人发一个红包,钱不多,一角、两角、五角不等,帮忙的人也不在乎多少就图个吉利。

作者妈妈 《洪湖赤卫队---韩英》
在我爸扮演了故事后,我妈也跃跃欲试。我妈第一次是女扮男装扮演了“县太爷”,是一台抬故事,用藤制太师椅扎成的坐轿,由四个人抬着。我妈是不扮还好,一扮就一发不可收拾了,《包青天》、《刘海砍樵》、《穆桂英挂帅》、《玉帝巡南》等她都扮演过。让我印象最深的、至今都记忆犹新的就是我们家出的那台《洪湖赤卫队》,我妈在里面扮演“韩英”(照片3)。那台故事可谓浩大梁雁翎,在我妈扮的“韩英”和街坊扮的“刘闯”后面跟着三十几个拿着梭标、大刀的赤卫队员,他们都是十三、四岁到十八、九岁的街坊孩子扮演的,“故事”最前面是由两个人抬着的电唱机,电唱机上另接了一个大喇叭播放着《洪湖赤卫队》的歌曲,声音十分洪亮、悦耳,紧接着的是用板车拉着的从蔬菜队借来的柴油发电机(那老式发电机可笨重了,好几百斤,因为要过桥,得由好几个人推着抬着。注:电唱机的用电由柴油机发电供给)。在拉柴油机的板车上还扎竖了一根竹篙,竹篙上方安置了一个200瓦的灯泡,亮堂堂的照着我妈他们这支队伍,在队伍的后面是敲锣打鼓的,鼓是两个人抬着由另两个人打着的大鼓,制造浪漫锣也是两个人抬着由另外一人敲着的大锣,那真是锣鼓喧天,把革命英雄的高大形象和革命斗志烘托得淋漓尽致。

作者弟弟 《吕布》
弟妹慢慢长大后也嚷嚷着要扮故事。(照片4)就是我弟扮演的《吕布》,弟弟拍这张照片的时候才7岁,那时候买不到小孩的戏服泳池情杀案,弟弟身上的袍子是我爸请人用白布缝制,然后自己用油彩手绘的;头饰也是我爸亲手制作的。(照片5)是妹妹扮演的《刘三姐》。弟弟、妹妹扮演的故事都是抬桌故事,就是人站在桌子上由两个或四个人抬着游展。抬桌故事比走故事麻烦,不仅需要的人手多,准备工作也多,抬桌故事因为重心高不稳定,必须在桌子边扎固一块木方,小演员化好妆后就被抱上桌子背靠着木方站着或坐着,大人用布条把演员与木方捆绑在一起以防摔下来,然后才给演员套上戏服把木方遮盖住。抬桌故事上的演员被“固定”在桌子上后一般就不下来了,一直要等到游展完才下来,所以抬桌故事最烦人的事情就是小演员憋不住小便。妹妹扮演故事是爸妈最担心的,因为妹妹2岁时大病了一迈可丽儿场,体虚尿多,而故事游展要三个多小时。每次爸妈都要到故事马上出发时,等她方便了才急忙让她上桌子捆绑固定好。有一次,还在回家的路上,妹妹实在憋不住了,只好把她放下来,等重新弄好早已掉队了。回家后,爸对她说:“你下次还是不要扮故事了,好麻烦的。”妹妹哪里肯依,还是继续上阵。

作者妹妹 《刘三姐》
过了十五的元宵晚上荣世嫡女,对于大人们来说该年的夜故事活动就算是落幕了,而意犹未尽的我及我的童年伙伴们是不会那么快就谢幕的。十六的上午伙伴们就聚集在一起商量晚上的夜故事活动了。 头饰和服饰是容易被弄坏的,大人们早早的就收藏好了,没有了现成的头饰和服饰,我们也自有办法。过年刚买的新绸子和把糖纸、毛线折叠起来在中间捆上线慢慢瓣开再别上夹子做成的花朵同样是漂亮的头饰;把红、绿、黄色的电线抽空中间的铜丝剪成米粒那么长短再用线把它们串起来就是彩色的项链超异能少年,还可以把它们串起来做成耳环挂在耳廓上;八十年代流行的纱巾披在肩上、夏天的裙子套在棉裤外,看起来同样飘逸;红色的粉笔当作胭脂、打湿的红纸当作口红,从灶里捡来烧化的木炭当作眉笔,我们同样能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那时候我们扮演最多的就是仙女和古代美女:如《观音菩萨》、《嫦娥》、《白娘子》、《林黛玉》,一组七个人扮演的就是《七仙女》、八个人就是《王母娘娘和七仙女》、九个人就是《九织女》、十个人就是《王母娘娘和九织女》;当然也会扮演别的故事,如《猪八戒背媳妇》:在十几岁小男孩的鼻子、嘴巴周围画一圈就成了猪嘴巴,媳妇自然是还不太懂事的五、六岁女孩扮演的;还会用家里的小竹靠背椅扎上一、两台抬故事。每天晚饭前伙伴们就开始忙碌了,相互帮忙梳头、化妆,匆匆吃过晚饭,有的甚至来不及吃晚饭就赶去集合游展了,从家里“偷”出来的锣鼓依旧敲得咚咚响少女新娘物语。开学了,大家仍没有歇下来的意思,直到‘狠心’的父母拿着棍子骂着、追着,大家才慢慢散了.........

作者女儿 《哪吒闹海》


后来由于人们装夜故事的兴趣越来越大,参与的人越来越多,所带来的社会治安安全隐患,政府便不得不叫停装夜故事了,夜故事活动也因此冷清了些年。近年来为了挖掘、传承夜故事,政府又开始重视起来。1996年、2004年、2007年、2010年政府牵头举办了夜故事会演,前两次几乎是以群团、单位组织装的夜故事,我爸所在的文化馆担任具体指导工作。2007年政府开始发动群众参与,我家那喜爱装夜故事的心弦又被拨动了。2007年我8岁的女儿扮演了《金猪赐福》 ;2010年,我女儿又扮演了《哪吒闹命定女王海》 ,我弟那5岁的儿子扮演了《虎虎生财》 ,这些故事所有的道具和场景都是我爸亲手制作的。
我们家三代人同诸多家庭和团体一样钟情于夜故事,传承着夜故事,才使这一古老的民俗文化发扬光大,成为我县独特的标杆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旅游资源。
写于: 2012年春天

(文章来源于郴州宜章天天国际旅游公司,作者吴淑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第201期)
平台托管托管:宜广传媒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323
别太晚回家伴奏mp3利群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