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二手房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方汉文学术

2019年03月11日

世界文明史的六种历史形态-方汉文学术
人类社会发展有基本相同的轨迹与规律,这种规律性就表现于世界文明的历史形态,文明的历史形态不等于社会历史形态,例如,农业文明是一种文明的历史形态,它的社会形态可能是奴隶社会或是封建社会等。但是文明形态与社会历史形态之间的联系是十分紧密的。要注意的是,文明的历史形态是指世界主要文明一定阶段的典型模式,但是,这种形态不是每一个文明都必须具有的,也不是世界文明的主要体系发展中都必须全部经历的历史阶段。这两点说明是非常重要的,以后我们在东西方文明的比较中就会看到,东西方文明所经历的历史形态恰恰不是完全相同的。
比如说,资本主义就是一种社会历史形态,这种形态对于西方文明的发展有重要作用。因此,世界学者们一直关心这样一个问题,从中世纪之后的经济发展来看,中国与欧洲同样有发达的经济。某种意义上来说,中国在17世纪之前可能比欧洲有更发达的农业与手工业。但是,为什么欧洲进入了资本主义而中国一直是封建国家?有的学者如马克斯·韦伯等人的理论还有相当大的影响,他们认为中国占统治地位的儒家思想中所具有的保守内容影响了中国走向资本主义。但是,美国学者伊曼纽尔·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在其《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的序言中却发表了另一种看法,

伊曼纽尔·沃勒斯坦
资本主义作为一个世界体系为什么发端于西欧而不是中国,对此学术界已进行了长达两个世纪之久的讨论。中国和西方的许多知名学者参与了。我曾两次讨论这一问题,一次是在《现代世界体系》的第一卷第一章中(最早成文于1970年);另一次是在“西方,资本主义与世界体系”一文中,此文发表在《评论》杂志第15卷第4期、1992年的秋季号的第561-619页(距第一次已有20年了)。在这篇简短的序言中,我不可能再次展开这一话题。
但是,请充许我对于这关键性的问题略述几点看法:第一,创立资本主义不是一种荣耀,而一种文化上的耻辱。资本主义是一种危险的麻醉药,在整个历史上,大多数文明,尤其是中国,一直在阻止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在最为虚弱的时刻对它屈服了。我们从此都在承受资本主义带来的后果。……1
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历史阶段,并不是所有民族都必须经历十三刺客。换言之,它不是人类文明的必由之途杨巧儿,工业文明可以有各种形态,未必非要建立资本主义社会才能实现工业文明,所以它也不是文明史的必须阶段。东方的国家中,除日本之外,大多数国家都没有经历这样的阶段。印度这样的国家虽然经历殖民主义,但并没有过真正的资本主义。同样,阿拉伯文明、古代印度文明、美洲文明(除新兴国家如美国外)也没有与西方资本主义完全相同的社会历史阶段,这是文明差异所形成的。我们的目的不是制定一个世界各种文明必须具有的公式,也不是以某些固定的社会历史模式来规定世界文明,而是从中发现有共同特征的历史形态与历史规律性。
特别重要的是,我们不能以欧洲社会发展的主要历史阶段来检查其他文明。有的学者对于马克思主义社会历史理论进行了庸俗的解释,把人类社会发展简化为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和帝国主义,最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乔若熙,更为不妥的是把这种发展模式作为一种公式,强加于世界各民族文明之中。这种见解近年来已经被马克思主义理论家进行了深入批判,马克思关于东方社会的有关论述,主要是关于世界文明历史特性的重要观念,它证明马克思主义从不以一种简单化的态度来对世界文明史。总之,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所必经的,而社会类型却是由根据各自文明特点来决定的,而不是社会类型决定文明形态。总之,社会形式不等于文明形态,一般来说,文明形态大于社会形式,在人类社会发展中,文明形态的作用更为重要,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文明形态。
我们认为,世界文明史在各种文明体系中有不同表现,在不同民族文明中也各有特性,但是从世界文明史来看,主要有六个大的发展阶段并由此产生与之相适应的历史形态:

前文明时代
1、前文明时代:这是文明的准备阶段,人类从自然中分化出来以后,野蛮与蒙昧中与自然和人类自身进行斗争,争取物质与精神的自由。这一阶段以人类意识产生、简单语言与思维活动开展,原始宗教产生等为主要标志。人类的直立行走,工具制造则是文明产生的物质准备。从考古学的历史时代划分,大约从旧石器之前到中石器时代之前。

渔猎文明时代
2、渔猎文明时代(文明过渡时期):以中石器时代为典型形态的时段,这是人类从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阶段,在社会生产与生活形式上就是渔猎采集阶段。人类有了早期的精神与自我意识,包括原始宗教、道德伦理、社会组织意识等。以渔猎采集活动为主要生产方式,人种与部族划分是这一阶段的重要标志,表现出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程度较高的文明战胜较低文明,促进了文明进化。

农牧文明时代
3、农牧文明时代(文明共同体的形成):从大约12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开始了所谓的“农业革命”,到16世纪欧洲的工业革命之前为止,这是人类社会的第一个真正文明阶段,也可以称之为“农牧文明”。在这一文明之中,民族国家得以建立杰睿学校,大多数国家经历了奴隶社会与封建社会。文明的产生是人类创造了自然所不曾供给于人类的新物质,保证了人类群体的社会需要。这种新物质带给人类体质与精神的进化是文明的真正价值。农业社会中的人类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了自然界原本所没有的物质产品。粮食与手工业产品的产生,发达宗教与人文信仰的确立,使人类有了丰富的精神生活。人类个体意识与集体意识的独立发展,民族国家与家庭的建立,满足了人类自身的精神与物质需要,这是农业文明的重要成果。
相当重要的是,在农牧业生产的时代,世界文明体系其实已经基本形成,但是这一体系形成的标志不是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等的世界一体化,而是各文明之间的冲突与交换,各个主要文明共同体的形态,这是世界文明体系的真正实现。

工业文明时代
4、工业文明时代(世界文明体系形成):从欧洲的工业革命开始到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世界性形成,时间上从16世纪到20世纪中期,由于这一时期以工业化为主要标志,也可以称为“工业文明阶段”。这一社会中,西方资本主义成为重要的社会形式,但封建社会依然存在,甚至一些不发达民族仍然在保持着原始民族的生活。环球航线开通,各民族文明特别是东西方之间的大规模交往形成穿越种田纪事。早期全球化进程启动,西方学者的“世界文明”概念开始形成。也有人认为,文明时代就是工业文明形成的时代,这种看法与我们的看法有所不同,也是一种相当有影响的观点。

现代科技文明时代
5、现代科技文明时代(后工业文明阶段):从20世纪中期开始,直到今日方兴未艾。其中主要是高科技发达以后所形成的社会生产力极度发达,所以也可以把这个时代称为“科技文明时代”。美国科普作家阿尔文·托夫勒(Alvin Toffler)等人并不是杰出的思想家,但是他们所指出的这样一个事实却是十分重要的:21世纪的世界经济中知识与信息作为产业,其作用与价值已经预示着一个中心的转换,传统工业的“大烟囱时代”的中心地位已经为这种新经济形态所取代采蒲台的苇。其实早在20世纪中期这种转变已经开始,所以我们以这阶段为独立的文明发展阶段。

多元文明时代
6、多元文明时代(多元和谐文明阶段):和谐文明是未来文明的模式,用“和谐”来概括未来时代的特性,主要有以下所指:人与自然的和谐存在,就是生态和谐,科学技术过去的目的是征服自然,现在成为以探索自然生态利用为主要目标,所谓生态科学成为科学的主流。其实在当今社会中这一发展趋势已经初露端倪。和谐另外的内容包括人与宇宙空间的大和谐匕首格斗术,人类在开拓地球之外的宇宙空间中,必然会有新的发现,如果地球人类能在宇宙发现其他人类或是高等动物,将会产生地球文明与其他文明之间的联系。
另外,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也是未来文明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主要表现为世界多元文明之间的和谐性,金柳妍这种和谐性建立于自我与他人,个性与社会之间和谐的基础之上。一定程度上,文明的和谐最终取决于个体与社会、自我与他人之间联系,只有个体的精神自由才可能有民族文明之间的统一性。东西方文明,古代文明传统与当代文明革新之间的和谐也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未来社会中,不同的历史阶段仍然存在,初期是以文明谐和为主要标志,多元文明的平等关系建立是重要进程。其次则是人类对于宇宙空间与人类自身存在意义的探索为中期,地球自然资源与人类存在的自然限度是这种探索的推动力。直到人类存在的精神与自然本体的统一。在科技文明中,仍然是社会生产力发达为主要标志的文明形态,这一形态的不足之处正在显露出来。科学与技术与人类精神之间有极大的差异,科学只是人类精神的创造,而不是人类精神本身。
黑暗力量的存在是无可怀疑的,但是,是否会像有的西方学者所预测的那样,将会出现一个“黑暗时代”呢?这里主要是指以某些宗教或恐怖势力所统治的时代,并且是世界性的。我们将对于这个问题从世界文明的历史进行分析,从中世纪到法西斯主义的历史经验来研究它。重要的不是断言其发生或是不发生,而是审视它是否具有引导历史的必然性宝珠二嫁。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世界文明形态的总体发展趋势可以表述为:世界文明是从蒙昧与野蛮中产生,其过主要历史发展阶段与形态基本相同,在农牧业社会中分化为不同的文明共同体,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主要文明类型。从16世纪起,近代工业化社会中,东西方文明开始大交流,开始了文明逾越,20世纪中期兴起的科技社会使文明之间的融合与“全球化”进程。未来文明将会是一个和谐发展的时代。世界文明经历了从分到合,从合到分的历史。
这种文明历史形态划分有什么意义?它与其他一些历史形态划分有什么不同?
文明历史形态模式并不是一种孤立的现象,它受到一个时代文明研究成果的制约。存在过多种多样的时代划分原则,如以婚姻家庭形态、父权母权制来划分等,或是以宗教、神话来划分。文明历史形态划分最早的希腊人,曾经用黄金时代、白银时代等来划分,这是早期的感性形态划分。我们所参考的以生产形态划分则是一种近代以来获得各界所普遍认同的一种模式。这种模式与生产工具为标准是不同的,罗马时代的哲学家卢克莱修斯·卡鲁斯(约公元前99-前55年)曾经写过一部长诗《物性论》,其中首次根据生产工具来划分人类社会历史形态,主要分为三个时代: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和铁器时代。最有意义的是,他还提出了最早的人类生产时代──采集生产──的存在。但是这种划分形态对于关注社会历史事件的历史学,对于人类进步的考古学等可能都是有效的。如中国学者郭沫若与美藉华裔学者张光直等人对于青铜时代的研究,都可以说是某一历史时代的代表。但是,对于人类文明史这样的宏大叙事来说,这种研究的实用性就成为一种视域的局限,单一的考据研究与社会发展理论之间的脱节是明显的。因此,我们需要跨文化视域与思维方式的新型研究。19世纪之后,比较科学的划分模式出现,德国学者爱德华·哈恩(1856-1928)所提出的三阶段划分法具有重要意义,这就分为:狩猎时代、畜牧时代和农耕时代。哈恩的划分法中有相当的缺陷,如他认为人类确实存在采集生产时代,但是这种生产主要是妇女从事,男人则以狩猎为主。同时他认为人类生产不同时代划分是由于宗教信仰的不同而产生的。虽然如此,从跨文化的社会生产的共同模式来思考,已经成为重要的当代观念。
所以,我们并不是完全以生产工具的进化为原则来划分历史形态,因为生产工具并不能完全表达人类文明实质上的变化,虽然它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我们采用了以文明形态来划分,这种形态划分,避免了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等划分模式所形成的生产工具中心视域的局限,同时也不同于以家庭、婚姻等生活形态划分父权制、母权制等划分,而是建立一种以文明历史进步的整体性为中心的划分,这种划分虽然仍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的中心是文明本体,这是前人所没有注意到的,这就保持了文明研究的中心线索的连续性。基本廓清了文明发展的线索,这是我们的历史形态划分最重要之处。
我们再对其他一些学者的历史形态论进行比较,更可以看出我们的文明形态论的主要特点。

雅斯贝尔斯
德国哲学家与世界文明史家雅斯贝尔斯(Karl Jaspers,1883-1969年)在《世界的起源与目标》一书中,义乌二手房把人类共同所具有的特性看成是文明的核心,而文明史就是人性产生与形成的历史。他把文明史划分为四个时代:1、史前时代。也叫普罗米修斯时代,这个时代中文明开始萌生星际种田记,开始制造生产工具,有了语言,火的发明,人类群体形成与宗教产生,但这时的人类尚处于文明社会之前,在黎明前的黑暗之中。2、古代文明。这是公元前5000年到公元前2000年,出现了三大文明区域,第一是两河流域、埃及与地中海文明,第二是雅利安印度河文明,第三是中国黄河文明。这一时期文明主要表现为农业灌溉有组织地进行,国家与帝国产生,民族形成等。雅斯贝尔斯重视文字的发明,重视艺术的作用,认为只有历史才使人真正成为了人。但是,即使如此,人类精神仍然没有得到最后的确立,没有精神就没有人性,没有人性就没有文明。3、轴心期文明。这是雅斯贝尔斯所创造的一个概念怀念萧珊,以后被广泛采用。轴心期是人类文明的关键转折。公元前500年前后,在希腊、中国、印度、波斯和巴勒斯坦等古代文明发达的地区,几乎同时发生了精神转折,人类的人性得以发扬。这是一个时间段,大约从公元前800年到公元前200年,而以公元前500年为中心。这一转折对于人类历史是不朽的,长期影响人类文明的历史发展。4、科技时代。时间是从15世纪开始,经过17-18世纪的准备冯巩的爷爷,到20世纪进入全面发展的时代。这个时代有两个重要特点,一是欧洲文明作为科技文明的代表成为世界的中心,它在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成功。二是开启了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世界历史与世界文明史从此开始1。
其他一些学者如伊东俊太郎的《比较文明》:人类革命、农业革命、都市革命、哲学革命和科学革命。从某些方面看,也会使人感到与我们的历史形态划分有相近之处。
笔者认为,文明史有不同阶段这是显而易见的。最重要的不是如何区分不同历史时代,而是如何建立一种历史联系方式,如何用一种历史主义的观念来看待不同阶段之间的关系。只有发现历史形态之间的有机联系,历史阶段划分才是有意义的,才可能揭示形态之间的内在关系。否则就只是一个历史年表刘玄真。雅斯贝尔斯的理论比起伊东俊太郎的历史划分来说显得更有理论体系性,因为他毕竟找到了一个中心即“人性”。这个中心线索一定程度上比起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绝对精神来说显得具体一些。另外,与斯宾格勒与汤因比的划分也更多一些历史感。但它的阿喀琉斯脚踵仍然存在,这就在于人性是一个过于抽象也过于宽泛的概念。如果以人性为历史形态划分依据,首先要说明人性是什么。这就要提出一个为各个历史时代都承认的人性标准,可惜的是,这是不可能的。人性,本身是一个大的概念,它与文明概念并不等值。人类从蒙昧野蛮中进化,固然与人性有关,但人性的历史并不等于文明的历史。更为难以令人理解的是,轴心期这个概念与人性的关系也不清楚,甚至可以说没有直接关联。我们可以反诘雅斯贝尔斯,如果说新石器时代是人性转折最充分的时代难道不同样可以吗?如果从人性转变角度来说,新石器时代可能更为典型,远胜过轴心期。所以伊东俊太郎等人就另列了“人类革命”一个阶段来,这就与雅斯贝尔斯完全相悖了。
纵观文明形态划分,笔者认为,唯一的原则是回归到文明观念本身。只有文明本身才能作为文明历史形态的依据。我们把文明进化的历史用文明体系这个唯一准则来说明,才能说明它的内部联系。我们的历史形态划分是根据统一的历史线索来进行的,这就是社会文明程度。从史前文明到过渡文明,再到采集渔猎、农业、工业、科技社会这一历史进程中,先分后合,多元分化与融合不断进行,社会文明程度是其中心线索。伊东俊太郎先是以人类学意义上的“人类革命”,继而又转向社会生产,以后又用“哲学”“都市”等不同标准来划分文明史,前后不统一,没有法则,这就无法揭示其内在联系。
回归文明史自身,就意味着以系统与辩证的观念来看待文明史,所谓系统性就是一种整体观,并不是说非要划分某几种大体系。从汤因比到伊东俊太郎等学者,都把世界文明划分为十几种甚至二十几种模式,这算得上体系吗?这只是一种形式划分,有体系之名而无体系之实。任何真正的体系都是在历史上发展的白衣剑卿,并且只在历史发展中存在。如果说他们的努力还是一种认真的尝试,而另外一些人的作法就显得荒诞了,如后结构主义理论家福柯等人的社会结构之类的学说就是这一类了,这是一种完全摒弃历史观念的社会结构分析,他把人类社会看成是一个个孤立的认识阶,人对世界的认识是唯一的共时模式,没有历史,没有主体作用,甚至连社会客体本身也没有。
真正的体系性就是揭示文明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相互“参契”与“独化”关系,所谓“参契”是中国文化中一个重要概念,即参同契异,也就是文明发展中的辩证矛盾关系。所谓“独化”也是借用了中国哲学中的一个词,指不同文明的独立性与独特性,任何民族文明都是唯一的,不同于其他文明的,不重复的。文明的生灭如同自然界中的生物种类进化一样,一旦消失就无可再造。原因在于它是一种形态体系,如同生物自身的体系一样,这种体系只能适合于一定的环境,恐龙与猛犸象等古代生物由于失去了适合于生存的环境而灭亡,但是,同样一些上古时期的生物却适应了环境,生存下来,古代文明的兴亡也是同样的道理。
这才是真正把世界文明作为一种相互关联的结构与体系来看待,正如阿尔都塞所指出,这种辩证矛盾关系不同于黑格尔所说的“扬弃”,阿尔都塞在《为马克思辩护》一书中指出,马克思学说的辩证矛盾与黑格尔的辩证矛盾是不同的,黑格尔的辩证矛盾最后归结为对立面的同一性(identité),而马克思则主张“相互作用性”1 我们认为,比较文明的新辩证论的理论基石就是强调相互作用性。在历史领域里,在“人的科学”之中,体系性的建构仍然是可能的,瑞士学者皮亚杰虽然不是一位马克思主义者,但他是一位杰出的、有真知灼见的科学家,对于福柯等人的批判却是有力的,他认为:

皮亚杰
因此,把富科的结构主义称为没有结构的结构主义就并不过分。他从静态的结构主义中保留了所有消极的方面:对历史和发生的贬低,对功能的蔑视,而且迄今还无人可与之匹敌也否定了主体本身,因他认为人很快就要消失了。至于积极的方面,他的结构只不过是些用形象表现的式,而不是必然以结的自身调整来达成守恒的转换系统。2
福(富)科的《考古学》近年来在中国走红,受到许多批评家们的推崇。不过笔者仍然推荐大家读一读皮亚杰对这本书的批判,福科,这位自称为结构主义的理论家却连结构主义的基本原理都不懂,这也是一种悲剧性的人物了。
东方与西方,世界六大主要文明体系之间都存在互相依存与互相竞争的关系,这种关系也就是一种辩证关系,所以系统观念与辩证是合一的。文明史的发展中,每一种文明的进步都离不开与其他文明之间的交流与逾越,正是文明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才使文明能以进步。西方文明早在希腊罗马时代就与波斯、埃及与两河文明之间有大量交往。犹太人在希腊的神学活动对于希腊罗马宗教有重要影响,来自东方的基督教永远成为了西方文明的柱石。从中世纪开始,西方对于东方的征伐就是这种文明交往的一种特殊形式。当然,蒙古人的西征,奥斯曼帝国、阿拉伯人与伊斯兰教的西进,同样是文明的交流。在这种文明间的辩证联系中,各文明本身也得以进步。
1 [美]伊曼纽尔·沃勒斯坦:《现代世界体系·中文版序言》,尤来寅等译,第一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1页。
1参见雅斯贝尔斯《历史的起源与目标》,上海译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7-55页的有关论述。
1参见阿尔都塞《为马克思辩护》(Althusser,Pour Marx, Paris , Maspero , 1965)中的有关论述。
2 [瑞士]皮亚杰:《结构主义》,倪连生 王琳译,商务印书馆,1986年版,第95页。
原创文章,转载需显要位置声明
方汉文学术
公众号:Fanghanwenxueshu

本公众号为古今中外文本连载、评注、翻译、研究的文库,受国际比较文明学会等国际组织委托,由方汉文教授主持,志于道,据于德而游于艺,学通中西,文明互鉴,图文独创,如有转载,必须注明来自《方汉文学术》,版权所有,概莫能外。如有评论,请先关注公众号。长按上方二维码,可以免费关注。

分类:全部文章 | 标签: | 查看:136
王敏彤【视频】早上好!一曲《何时了却这牵挂》送给我最牵挂的人!-点入音乐相册一路追击东北师范大学舞龙舞狮运动会风采-东师龙狮团